「二氧化碳減量指標」,二氧化碳為造成溫室效應最大的原因,因為過多的溫室氣體所以造成地球暖化,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對地球來說是必要的只不過現在人類的行為造成溫室氣體過剩,才會造成地球暖化。
所謂CO2減量指標,乃是指所有建築物軀體構造的建材(不包括水電、機電設備、室內裝潢以及室外工程的資材),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能源而換算出來的CO2排放量。
所謂「溫室氣體」就是會造成氣候溫暖化的大氣氣體,溫室氣體本身是一種地球必須且比要存在的氣體,但要是溫室氣體過量將會導致南北極冰層融化,讓海平面上升,使地球氣候高溫化是現在最嚴重的地球環保課題。
而溫室效應顧名思義,就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過量的增加。
而大氣中最主要的溫室氣體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 等三種,當中以二氧化碳對全球氣候溫暖化影響最大。
在建築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起因於能源使用,建築產業的耗能則包括空調、照明、電機等「日常使用能源」,以及使用於建築物上的鋼筋、水泥、紅磚、磁磚、玻璃等建材的「生產能源」。
地球氣候高溫化是當前地球環保最迫切的課題。從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註)」制訂的「全球氣候變化公約」到1998年「京都議定書」,各國無不積極進行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工作。過去國內建築產業採行高耗能、高污染的構造設計,對地球環境破壞甚大。
目前台灣新建建築物中,有95%是筋混凝土構造,除了每年80%盜採自河川砂石及高耗能水泥生產能源之外。未來混凝土建築拆除解體時,不能再生利用,其廢棄的水泥物、土石、磚塊又難以回收再利用,造成環境莫大負荷,因此必須從建築物之規劃設計及構造進行改善,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註:地球高峰會(UNCED) 是一個探討永續發展的國際組織
註2: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制定的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