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成為「綠建築」就必須要符合以下一些設計原則:
1.節約能源(無形體,例如電、水等等):
充分利用地球上現有的資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等,來達到降低能源消耗的效果,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統來不浪費水資源、使用太陽能板來製造電力。
怎麼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呢?
其實達到節約能源一點都不困難,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隨手辦到,例如:隨手關燈、將閒置的電器的插頭拔掉等等,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來節省資源,而我們的組員也因為這次的網頁改掉以往浪費資源的習慣,變成了「節約資源小尖兵」。
2.節約資源(有形體,例如建材等等):
說到節約資源,可以說是說到綠建築設計原則的核心了!
在「綠建築」設計、建造和建材方面,我們都需要審慎地做選擇,因為在「綠建築」設計上我們必須要盡我們所能的節約資源,建材方面盡量的使用「再生綠建材」,而什麼是「再生綠建材」呢?
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回收材料,經過再製程序,所製造之建材產品。」,「再生綠建材」讓我們在建材方面不再污染環境,這項標準是為了避免我們在建造綠建築時再產生不必要汙染的原則。
我們也可以透過「無痕飲食」來達到節約資源,使用這種方式可以省下很多免洗餐具,像是去「夜市」自備「環保容器」,就可以為地球省下許多資源。
*無痕飲食:就是使用環保餐具去盛裝食物,大量減少免洗餐具的使用
3.節約水資源:
現今,大多數的人在與用水資源時都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加上台灣的水費在國際上相對來說是非常便宜的,這兩項因素往往會造成大眾在使用水資源時的不珍惜與浪費,我們在編輯這個項目有查到與水資源相關的資料,上面提到,「地球人能提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僅僅只有1%」,這項數據讓組員們非常震驚,沒想到我們平常隨手可得的水資源竟然是如此的珍貴,這讓我們不禁對自己平常的生活習慣做了大大的反思。
而建築師們為了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會使用雨水收集系統以及雨水循環系統來降低水資源的消耗量,又或者是在水龍頭上加裝省水系統,這些方法都能達到省水的目的。
4.週邊綠化:
「綠建築」顧名思義,建築的外部就是要充滿綠色景觀。
「綠建築」設計原則中的其中一點就是要將建築外觀達到一定量的綠化在建築外部加上大量的綠色植物,其實是可以有效的大大降低建築內的溫度,降低了室內溫度也間接地讓「綠建築」內的空調等大量耗電的設備不用那麼耗電了。
「綠建築」周邊也要種植各種植物來形成一個有昆蟲以及大量微生物的小型的生態圈,食物鏈底端的生物豐富之後漸漸地就會有食物鏈上層的動物們進駐這舒適的大家庭。
5.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
其實在編輯這一點設計原則時,小隊的組員各個面面相覷,因為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的設計原則,應該要適用在所有建築的設計原則上才對,不能只有「綠建築」感到舒適以及健康。
這項「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原則」要求建築內不可使用有毒建材並要讓居住的人們感到舒適,這項「舒適和健康的生活環境原則」原則,請各位建築設計師們別只使用在綠建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