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標章

一、綠建築標章

何謂綠建築標章?

這社會上每個人都想有一間可做為避風港的家。但,其實我們建造的建築材料大多都不環保,所以我們建一棟房子對環境的污染其實不小。選購擁有「綠建築標章」的房子,可以擁有一個完美且外部成本最小的家,能為地球盡了一份心力。

當我們這一組剛開始聽到這個「綠建築標章」,也覺得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去查了資料,才發現這個標章可大有來頭,所謂的「綠建築標章」其實就是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了向社會大眾推廣「綠建築」的涵義,讓民眾更容易辨識出綠建築,其實政府的這個方法和在量販店所販賣的產品上貼上「環保標章」的方法如出一轍,政府也鼓勵建商、建築師等相關業界積極向環保建築發展,藉此擴大綠建築概念的宣導。

達到「綠建築標章」的檢測後,會獲得針對完工建築物頒發之「綠建築標章」、以及針對規劃設計完成以書圖評定方式通過的「候選綠建築證書」,主要是希望藉由候選證書的評定,調整不適當設計的機會,減少建築物完成後無法修改或必須耗費更大成本改正的狀況。

二、綠建材標章


我們在查詢「綠建築標章」的同時,也發現還有另外兩個標章是跟「綠建築標章」一起出現的。其中一個是「綠建材標章」,「綠建材標章」就是在建造綠建築時,所選用建材的標準。要符合「綠建材標章」的標準,必須符合以下這「4R」: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

除了這些標準以外,建造綠建築的綠建材還分成以下 4 種:

(一)生態綠建材 

「生態綠建材」,一個看似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經過我們的查詢,「生態綠建材」的定義是「採用廢棄後易於天然分解、符合地方產業生態特性,且以低加工、低耗能等低人工處理方式製成之建材,稱為生態綠建材。」,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大自然可分解,可循環利用的天然材料。

(二)健康綠建材

至於「健康綠建材」文言文的定義「該建材之特性為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之建築材料。」,如果把它翻譯成白話文,其實就是不准使用危害人體健康的建材來蓋房子。

這個評定項目為的是提高室內空氣環境品質TOVC,來降低建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

根據上述定義,假如建材中的甲酸高於0.1ppm是不備受理的,因為甲酸在空氣中的濃度太高,有可能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造成影響。

補充:TVOC(室內空氣中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標準,這計劃採用兩個級別的室內空氣品質指標 「卓越級」及「良好級」)

(三)再生綠建材

「再生綠建材」,顧名思義意思就是「利用回收材料,經過再製程序,所製造之建材產品。」並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及再循環(Recycle)等3R原則製成之建材。

( 四 )高性能綠建材

「高性能綠建材」是指「性能有高度表現之建材、材料組件,能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缺陷,以提升品質效能。」

算是升級過後的綠建築建材,而這個評定標準又有細分為 3 種類別:

(1)防音綠建材

看標題就知道,是一項關於隔音的評定指標,其實不只綠建築需要進行這項檢測,所有房屋其實都需要這項檢測。

(2)透水綠建材

「高性能透水綠建材」為對地表具良好透水性的特性,符合基地保水的要求,減緩公共排水設施的負擔,降低都市中洪水規模。
  於九大指標中,基地保水指標為改善土壤生態環境、調節環境氣候、減少洪水發生率、提高建築基地涵養雨水及滲透雨水的能力。

(3)節能玻璃綠建材

「高性能節能玻璃綠建材」是指能有效防止室外熱能進入建築物內,達到節約能源之目的,並且提升生活品質之玻璃建材。而「高性能」節能玻璃除考量玻璃建材對建築物外殼空調耗能外,也會針對玻璃建材對建築物照明耗能以及對建築物外圍環境的光害影響等部分進行規範。
  使用「節能玻璃綠建材」,既環保又節能,如果全部都使用這種建材,這樣地球一定會變得更有生氣,且興興向榮。保留現在看的到的美麗風景,以後的人們也都看的到。

三、智慧建築標章

為了使臺灣的智慧建築規劃設計有明確的依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發展了智慧建築評估系統,符合該系統所設訂各項基準的新建建築物,可申請頒發「智慧建築標章證書」,獲得這個證書可以算是至高無上得榮譽。


  「智慧建築標章」與前面所提到的「綠建築標章」作結合,就成了所謂的「智慧綠建築」。要獲得「智慧建築標章證書」需要通過重重的考驗,需要符合以下標準:

(一)綜合佈線指標

  綜合佈線是一種提供通信傳輸、網絡連結,建構智慧服務的基礎設施,他的目的是在確認提供智慧建築得以綜合其結構、系統、服務與營運管理,運行最佳化之組合,達成高效率、高功能與高舒適性的居住功效,同時滿足使用者的舒適性、操作者的方便性、設備的節能性、管理的永續性與資訊化的服務性。

(二)資訊通信指標

  智慧建築所需之資訊及通信系統應能對於建築物內外所須傳輸的訊息,具有傳輸、儲存、整理、運用等功能;由於科技發展快速,資訊及通信之傳輸速度也在不斷的提高,所需傳送的資訊量也不斷的增加,因此,智慧建築之資訊及通信系統應能提供建築物所有者及使用者最快速及最有效率的資訊及通信服務,以期能確實提高建築物及其使用者的競爭力。

(三)系統整合指標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進步與人們的需求,各種應用建構在建築物上的自動化服務系統不斷的創新與發展,種類繁多複雜,不同的應用服務子系統,常出自不同的製造商或系統商,使得系統設備間無法資源共享,彼此間的訊息也無法相互溝通與綜合協調運用,而限制了建築物整體服務管理的成效,也阻礙了建築物未來的永續發展。

  因此,「系統整合指標」是基於建築的永續營運管理與發展來訂定的,其目的是做為評定在建築物內各項自動化服務系統在系統整合上之作為、成效與效益。

(四)設施管理指標

  智慧型建築之效益是透過自動化之裝置與系統達到節省能源、節約人力與提高知性生產力之目的。其所可能涵蓋之系統設施將包括資訊通信、防災保全、環境控制、電源設備、建築設備監控、系統整合及綜合佈線與設施管理等系統之整合連動。即運用高科技把有限資源及建築空間進行綜合開發利用,以提供舒適、安全、便捷之使用環境,並有效地節省建築費用、保護環境及降低資源消耗。

(五)安全防災指標

  安全防災指標是於評估建築物透過自動化系統,分別從「偵知顯示與通報性能」、「侷限與排除性能」、「避難引導與緊急救援」三個層面下,對於可能危害建築物或威脅使用者人身安全之災害,達到事先防範、防止其擴大與能順利避難之智慧化性能指標。
  因此,安全防災主要目標(Goals)是以保命護財為核心,以更有效且符合人性化與生活化設計為方向,提供使用者一安全無虞之使用及生活環境

(六)健康舒適指標

  健康舒適指標區分成「空間環境」、「視環境」、「溫熱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與「健康照護管理系統」等六大項目。所謂「空間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空間具有開放性與彈性,可提供高效率與便利的工作環境,以保持室內空間的便利性與舒適性。

(七)貼心便利指標

  近年來服務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與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幹,更可以說是帶領台灣繼續成長的重要引擎。而跟隨著科技發展的腳步,服務也突破以往既定的模式。智慧化的建築空間中提供貼心通用的無障礙空間環境、隨手可得的各種資訊顯示服務,以及貼心便利的生活娛樂管家服務等,已逐漸被導入優質的智慧化居住空間中,成為一種生活的模式。

(八)節能管理指標

  節能管理指標以「節能效益」「能源管理」等面向為評估內容,主要評估智慧型建築物設備系統之節能效益,以各類建築物用電之空調、照明、動力設備等為主,評估空調、照明、動力設備等設備系統是否採用高效率設備,是否具有空調、照明、動力設備之節能技術,是否具有再生能源設備等,再配合評估是否具有能源監控管理功能。

          圖片來源:自製